特朗普的利率博弈戰 [香港經濟日報] 2025-02-20
- ryankwong94
- Feb 20
- 2 min read
自2025年1月,特朗普第二任期啟動以來,其政策組合對美國利率的影響呈現複雜的博弈格局。
特朗普上任後迅速重啟貿易戰,對中國商品加徵10%關稅,並威脅對加拿大、墨西哥等國實施更高稅率,此舉直接推升進口商品成本。為對冲關稅的通脹效應,特朗普在外交層面推動能源價格下行。其與普京談判的俄烏停火協議,有望釋放俄羅斯原油重返市場的預期,導致紐約期油單日暴跌2.7%至71.37美元。同時,隨着以巴停火,市場預期中東地緣風險降溫,也壓低油價。能源成本的回落緩解了核心通脹壓力,為聯儲局後續政策轉向提供更大空間。然而,俄烏及以巴停火的實質進展仍取決於後續談判細節,地緣不確定性並未完全消除。
特朗普力推「對等關稅」與產業鏈重塑,試圖迫使企業將生產移回美國。此舉若成功,可降低進口依賴、改善貿易逆差,長期緩解輸入性通脹。但短期內,供應鏈重構的成本可能會進一步推高物價,形成政策目標的內在衝突。
為下半年降息鋪路
當前利率走向取決於通脹與經濟增長的賽跑。一方面,關稅與供應鏈成本推升物價,聯儲局需維持鷹派立場;另一方面,能源價格回落與弱美元緩解部分壓力,而經濟放緩風險(尤其貿易戰對全球需求的抑制)可能會迫使聯儲局轉向,市場對此反應分化。10年期美債收益率因政策不確定性攀升至4.61%,而金價受避險需求支撑站上2,900美元,反映投資者對「停滯性通脹」的擔憂。若特朗普能有效平衡關稅與外交政策,或可為下半年降息鋪路;反之,若通脹再度失控,聯儲局可能被迫重啟加息,加劇經濟下行風險。
特朗普的利率博弈本質是一場「風險對冲」,通過外交手段壓低能源通脹,換取關稅政策的實施空間,藉由製造業回流與弱美元,試圖抵銷短期成本並重塑經濟結構。2025年開始的特朗普第二任期已是最後一屆,其政策效果將直接影響其政治遺產與共和黨的未來選舉布局。若中東停火與俄烏和談落實,或為經濟降溫爭取空間;反之,貿易戰升級與能源波動可能使利率長期呈現高位震盪,進一步加劇美國社會的經濟分歧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