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,發展局就洪水橋第2期292億元工程撥款、調整原址換地申請機制等3項議題提交立法會討論。當局提及,將因應流浮山規劃調整洪水橋第3期最終規劃方案。
發展局昨日就3項跟北都相關的議題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諮詢,包括洪水橋第2期工程撥款、調整原址換地申請機制,以及擴大標準金額補地價至新界農地。
其中洪水橋原本分為3期發展,今次涉及第2期申請292億元撥款進行土地平整、基礎建設及興建區域供冷系統,將會提供3.6萬伙住宅單位,以及逾5,000萬平方呎的工商業樓面面積。
會議期間民建聯新界北議員劉國勳關注,政府當年完成洪水橋規劃時候,北都概念尚未出台,政府會因應北都最新定位及經濟狀況調整洪水橋的規劃。
3期需配合流浮山定位
發展局常任秘書長(規劃及地政)何佩玲解釋,洪水橋第2期區內的商業及物流用地,符合該區現時專業服務及高端物流中心的定位,看不到有需要大改動,只有9公頃原本劃作企業及科技用途的用地,會因應未來創科集中在新田科技城,因此會檢視未來用途。
反而,在洪水橋第3期則因為跟流浮山關係相當密切,需要重新整體檢視配合流浮山定位,例如未來洪水橋至前海鐵路在流浮山設站,附近的土地用途可能有所不同,透露會在下個月公布新構思。
由於洪水橋第2期涉及佔地達263公頃,需要收回多達206公頃私人土地,選委界議員林筱魯關注政府收地安排,以及會否就工程「斬件」。
發展局方面則指,將會分3批處理收地及官地清理,當開始大規模收地,會盡量靈活調配政府內部人手,包括地政總署、規劃署,有需要會外判工序,相信可以如期收地。同時,整個範圍253公頃土地將分為7個合約批出,由南做到北,先由洪水橋站附近做起帶動周邊發展。
至於就擴大原址換地至產業用地方面,發展局指,產業用地原址地的對口機構在發展局,當局會跟政策局有溝通,視乎適合作換地,將政策局要求反映在作業備考內。
另外有議員關注政府將協助擁有9成業權的地主,在申請原址換地時候收購餘下少數業權,關注是否符合基本法保障私人產權規定。
何佩玲則指,在推出優化方案前曾諮詢法律意見,確認法律上可行,過往都有個案確認做法符合公共用途,而政府在收地時候會向業權人賠償,亦符合基本法要求尊重私有產權的要求。
תגובו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