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樓價負擔能力「過低」 [香港經濟日報] 2022-04-08

金管局上月發表《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》,提到置業負擔能力仍然偏緊,2021年第四季的樓價與收入比率達至19.8,而1997年的峰值約為15。收入槓桿比率亦達92.9%的高位,遠高於其長期平均值。


收入槓桿比率93% 超長期平均值


樓價與收入比率指,一般50平方米(538平方呎)單位的平均價格與私人住宅住戶家庭入息中位數的比率。另一方面,收入槓桿比率指一般50平方米單位(以20年期、7成按揭成數計算)的按揭供款,與私人住宅住戶家庭入息中位數的比率。要留意收入槓桿比率,有別於借款人實際供款與入息比率。


這讓唐榮想起最近看到一篇《遠見》雜誌的文章提到,房貸負擔率(類似上文的收入槓桿比率)簡單來說,即房屋按揭貸款佔家庭收入的比例,負擔率愈高,代表家庭負擔房價的能力愈低,即「每月賺的錢,用來還房貸的比例」來估算。例如,你每月可支配所得4萬元,每月需繳納2萬元貸款的房子,「25,000/40,000=62.5%」便是貸款負擔率。


文中提到貸款負擔率的高與低標準為:


30%以內,代表可「合理」負擔房貸;


30%至40%以下,代表房價負擔能力「略低」;


40%至50%以下,表示房價負擔能力「偏低」;


50%或以上,則表示房價負擔能力「過低」。


那香港超過90%,到底是有多低?


不過,文章亦提到台北市、新北市,其實各為65.09%、50.02%,房價負擔能力淪「過低」等級。跟香港同樣跌入過低等級。


金管局同期亦進行了一項研究報告,分析香港按揭情況,按揭數據顯示家庭的槓桿風險仍然受控,因為超過一半的私人住宅物業已完全償還按揭貸款,而多重按揭在私人住宅物業市場中並不常見。


具體而言,超過一半的私人住宅單位(55%)在2021年底沒有任何未償還的按揭貸款,而只有約1%的住宅物業有多重按揭。在擁有多重按揭的物業中,大部分只有二按,三按或以上則較為罕見。


「茂波PLAN」效力 仍需時驗證


當然收入槓桿比率牽涉到按揭,而今年最大變化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的「茂波PLAN」,進一步放寬高成數按揭保險的適用範圍。香港按證保險最新數字,2022年2月份新批按保宗數為2,460宗,按月跌28.1%,同月新批按保貸款額亦按月減少28%至136.15億元,創下2年以來新低;主要受年初起第5波疫情影響樓市交投萎縮所拖累。2022年2月份新取用按保宗數為1,327宗,按減少20.6%,涉及新取用按保金額73.23億元,按月亦減少21.8%,宗數及金額均為一年以來新低;跌幅主要受去年底樓市轉吹淡風交投減少所影響。


中原按揭一份報告估計,政府於財政預算案公布放寬新按保(茂波PLAN),於2月23日生效,但審批需時,2月份新批數字並未反映。3月起3個月的數據,或能更清楚茂波PLAN的效力。(茂波PLAN樓價1,000萬或以下高達9成按揭、1,200萬或以下高達8成按揭;另外,由於按保樓價適用範圍上調至1,920萬元,樓價1,371萬或以下高達7成按揭,樓價1,600萬或以下高達6成按揭,樓價1,920萬元以下貸款額上限高達960萬元。)



Recent Posts

See All
地產代理續收縮3月跌至3.8萬人 [香港經濟日報] 2025-04-02

地產代理行業繼續收縮,據地產代理監管局數據,全港持牌代理人數3月跌至3.8萬人,按月跌約0.7%,跌幅進一步擴大,連跌11個月累減1,154人,創近8年新低。 據地監局數據顯示,,截至今年3月底,全港持牌代理人數錄得38,019人,較2月份的38,306人,按月減少287人...

 
 
 
銀主積極沽貨低價成交持續 [香港經濟日報] 2025-03-21

銀行加快處理收回物業,最近連環降價沽出物業,令交投增加同時,涉及商舖、工廈等均錄低價成交。 鄧成波家族項目相繼淪為銀主盤,近來相繼由銀行沽出。消息指,鄧成波家族3項物業,去年初淪銀主盤,並委託測量師行放售,近日先後沽出。據悉,太子汝州街3號全幢商住物業,總實用面積約為4,0...

 
 
 
港股升逾30% 帶動樓市復甦 [香港經濟日報] 2025-03-21

撰文時港股繼續上升,在1月13日至3月18日,港股市值共多了逾9萬億元資產,毋庸置疑香港穩定了金融中心的地位,而「股市掂,香港掂!」「股市升,地產跟住也升!」是普羅大眾的共識。 也彰顯了中國興盛和東升西降的事實,這段時間港股升了逾30%,而美股卻下跌了約10%,這種局面其實...

 
 
 

コメント


© 2022 by enblocc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