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灣利眾街兩工廈開啟重建 [香港經濟日報] 2025-04-02
- samsam346
- 6 days ago
- 2 min read
柴灣利眾街一帶工業區轉型緩慢,區內部分工廈展開重建,其中興勝創建 (00896) 持有的利眾街兩幢工廈已展開重建計劃,預計能夠提供約24.7萬平方呎總樓面面積,反映區內發展潛力。
柴灣作為以住宅為主的社區,在上世紀70年代曾經興建大量工廠,變成新興工業區,分別位於鄰近柴灣港鐵站利眾街、祥利街一帶,及碼頭區形成兩個小型工業區。
利眾街工業區佔地約44.7萬平方呎,由31幢工廈組成,大多數為規模較小、樓齡較舊的建築,業權分散,只有5至6幢屬單一業權,其中較新的東貿廣場樓齡約12年。整體而言,該工業區轉型速度相對緩慢。
興勝創建2項目 料增25萬呎樓面
當中興勝創建近年在區內收購工廈作重建,與南豐合作重建的利眾街14至16號的德昌廣場,曾經申請放寬地積比率由12倍增至14.4倍,以地盤面積約10,515平方呎計算,可重建一幢28層高的新式工廈,總樓面增至約15.14萬平方呎,較原有樓面多出約58%。
該工廈前身為一幢舊式工廈,總樓面約9.6萬平方呎,德昌電機早年已將其改裝成11層高商廈,而興勝創建及南豐以約9.48億元購入後便部署進行重建。
至於由興勝創建以約7.35億元收購的利眾街18號美利倉大廈,項目佔地約6,685平方呎,原為16層高工廈,同樣以地積比率14.4倍重建。該大廈已於2022年4月清拆,預計重建後將成為26層高的新式工廈,總樓面約9.6萬平方呎,較原有6.8萬平方呎增加約40%。
商廈空置增 拖慢發展
過往的轉型案例包括利眾街34號的寶源東丞工業樓,早前簽訂特別豁免書,獲批增加多項用途,包括食肆、展覽廳、辦公室、商店及娛樂場所等,展示區內工廈多元化的發展潛力。另外,房委會旗下樓齡逾60年的柴灣工廠大廈,基於保育理由,於2016年改建為公屋華廈邨。
柴灣工廈陸續展開重建,有利淘汰區內舊式工廈,為區內經濟注入新動力,而工業轉型進度則受到地積比率放寬、業權收購步伐,及近年工商業市道疲弱等多因素影響,預計在未來商廈空置率持續高企等因素影響,重建步伐或有所減慢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