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舊經濟可以共存 [香港經濟日報] 2025-03-19
- samsam346
- Mar 19
- 2 min read
經過過去20幾年的博奕,香港金融業、地產業以及零售飲食業仍然經得起風浪,依然為經濟作貢獻,互聯網並不能完全取代它們。
到了今天,新經濟AI人工智能、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產業等又蜂擁而至,是否又像坊間所形容,將要取代金融、地產和零售等行業,即新經濟消滅舊經濟?
筆者認為言之尚早,雖說機器人技術、AI人工智能這些行業炙手可熱,但是仍然面對怎樣落地的困難,以及在現實中如何去應用?這些巨額投資到今天似乎還沒有產生盈利。當年的那幾家互聯網之所以能變成今天的巨企,是犧牲了成千上萬的同行,才能讓自己茁壯成長;今天的人工智能、機器人這些新經濟體,也必將進行互相廝殺的過程,要消滅弱小的同行,才能夠成就偉大的事業。
AI未能貢獻盈利 暫難棄舊經濟
話說回來,如果沒有金融、地產和旅遊零售等傳統行業,只顧追潮流發展新經濟,香港一定變成內地三綫城市。縱然部分港人不滿現狀,但大家不會否認,香港是成功的城市,否則怎會吸引這麼多人移民進來?香港擁有非凡魅力,吸引着世界各地高端人才。作為國際大都市,傳統行業長期為香港帶來豐厚的收入,讓港人成為富裕的一群。
筆者相信,新經濟可以與舊經濟共存,在AI還沒有貢獻盈利之前,誰會那麼傻去放棄舊經濟?將來AI不能也不會完全代替互聯網、金融業、地產業和旅遊飲食等行業,因為優質的衣食住行依然是人類美好的嚮往。因此,國際金融中心的IPO上市集資功能會愈做愈好,而改善居住空間的樓宇買賣行為也會更加頻繁,這些行業的產業鏈直接拉動經濟增長。
不要妄自菲薄,金融地產長期是香港的金蛋,零售飲食酒店旅遊還會發揚光大。正如「旅遊之都」的美譽令杜拜過去3年樓價升了五成;金融和科技的蓬勃讓美國整體房價在過去5年也升了52%;NBA盛事經濟使三藩市的樓房被搶購一空;科技的高速發展讓深圳的房價變得比元朗還貴;低息的環境使日本的樓房長期供不應求。是的,無論社會如何進步,科技如何創新,都阻擋不了人們對美好居住環境的追求。
Comenta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