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發展區收地盛惠312億元 [香港經濟日報] 2025-03-20
- samsam346
- Mar 20
- 2 min read
財政緊絀,社會關注土地開發成本,昨日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回答立法會議員龍漢標提問時,披露了屬於北部都會區的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收地,已付及未付補償,大概要動用312億元。
局長提到,古洞北/粉嶺北新發展區是北都內首個進入建造階段的新發展區,分兩階段推展,土地已陸續進行發展。其中古洞北/粉嶺北新發展區需收回合共2,498幅私人土地,涉及總面積約178公頃(1公頃約1萬平方公尺)。當中政府於2019年12月就第一階段工程收回784幅私人土地,面積約68公頃;以及於2024年4月和10月就餘下階段工程收回1,714幅私人土地,面積約110公頃。
古洞北/粉嶺北收地 涉178公頃
截至2025年2月底,政府已分別向第一階段超過9成收回的土地及餘下階段超過兩成收回的土地的業權人,支付了補償金,金額分別約107億元及36億元,共約143億元(包括利息4,900多萬元)。
就這個發展區而言,至今尚未支付的補償金約169億元,主要涉及去年就餘下階段工程收回的土地。這些尚未支付補償金的個案當中,其中約一半土地業權未釐清、土地業權文件不齊全,以及審核程序需時;另外近一半個案是因為未能聯繫業權人或業權人不在香港。
粗略計算,兩者合計是312億元收回178公頃土地,每公頃1.75億元,如果翻查附表參數,古洞北/粉嶺北新發展區面積320公頃,換另一個角度,是312億元整合得到320公頃土地,平均每公頃土地接近1億元。
再看另一參數,預計新發展區將興建住宅單位約86,200伙,當然不可能全數建私樓或公營房屋,目前已知撥款已獲批准及工地平整/其他工程即將展開/進行中的約有30,000伙公營房屋,包括古洞北新發展區第12、13、20、21及26區,共16,800伙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第5、6(東)、6(西)、8及17區,共13,300伙,最終公營房屋數量將達57,500伙,私營房屋等大約是28,700伙。可容納新增人口約227,000。除房屋供應外,新發展區將提供各式各樣的政府、機構或社區設施,包括一座位於古洞北的政府辦公大樓,和合共約55.4萬平方公尺的樓面面積作一般商業用途。
下半年片區招標 各方關注
312億元,仍未計算多少通多少平(通常稱為三通一平,即通水、通電、通路,以及平整土地)的基建費用,能收回多少土地價值?各方關注的,應該是今年下半年的片區招標,粉嶺北新發展區有15.9公頃可供投標,根據港府規劃,北都當中的粉嶺北新發展區,位於梧桐河畔,北面為翠綠的山巒。該區將會發展成為「河畔社區」,新發展區涵蓋的規劃區佔地約165公頃,全面發展後該區可容納約95,100新增人口及提供約14,400個就業機會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