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政府加快收地,發展局未來數年將收地700公頃,當中8成來自古洞北/粉嶺北、元朗南等3個新界發展區,配合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》闢地,收地規模將更大。市場預計,將加速區內發展商補地價進程,令到社區加快成熟,有利同區新盤。
立法會議員陳月明關注北部都會區收地及發展問題,發展區局長黃偉綸昨日在立法會透過書面回覆指,政府近年加大力度推動發展項目,2019/20至2021/22的3個年度內,已收回近120公頃新界私人土地作發展,當中大部分位於元朗區和北區,包括68公頃來自古洞北/粉嶺北第一階段、12公頃來自洪水橋/厦村第一階段。
涉元朗南古洞北洪水橋
政府預計,未來數年會繼續為不同的發展項目,收回的土地將高達700公頃,黃偉綸透露,當中位處元朗區和北區的項目亦佔大部分,包括元朗南約150公頃、古洞北/粉嶺北餘下階段約110公頃、洪水橋/厦村其餘階段約310公頃等,3個新發展區合計佔總收地量8成。
至於上述數字尚未計及新田/落馬洲發展樞紐、新界北新市鎮和文錦渡及《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》內的新土地發展建議,換句話說,最終收地規模將更大。
黃偉綸亦透露,根據過去10年的資料,古洞北第一階段於2019年12月收回的私人土地內,有約9.2萬平方呎在收回後連同其他政府土地在2021年透過公開招標批出作私人物業發展,包括古洞第24區及第25區私人住宅用地,合共帶來128億元賣地收入。
資料顯示,元朗南、古洞北/粉嶺北餘下階段、洪水橋/厦村其餘階段,合共涉及多達14.3萬伙公私營住宅供應,相當於超過3年的房屋供應總量,反映政未來幾年收地的速度將會大為影響到中短期房屋供應情況。
恒地新地新世界 區內擁項目
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認為,發展局早前推出「5招20式」的簡化法例建議,相信跟現時加大收地力度的方向一致。不過,他亦指,單靠以政府收地去增加供應,在土地成本上昂貴,亦不能夠創造新的土地,認為應該增加透過填海、發展郊野公園等方式造地。同時,隨着政府加快收地步伐,市場預期,在上述新發展區內擁有土地儲備的發展商,亦會加快展開規劃及補地價,例如恒地(00012)在古洞北/粉嶺及洪水橋擁有近780萬平方呎農地,當中已經有71萬平方呎進入換地階段。至於新地(00016)亦在洪水橋、流浮山一帶擁有農地;新世界(00017)則在唐人近村一帶持有不同項目等。
被問及會否考慮修訂丁屋政策,合併丁權發展「丁廈」,黃偉綸指,發展「丁廈」的建議將大幅改動小型屋宇政策,從土地使用及發展角度,本來規劃作低層、低密度發展的土地,未必適合用作發展高層、高密度樓宇發展,任何改變土地用途的建議必須透過技術研究確立。
Commentair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