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屆政府在土地供應方面,重點落在增加短期供應,由於造地需時,最快見效方法始終是透過改劃及增加地積比率,特別針對基建設施正在提升的新發展區猶為見效。
隨着政府推出北部都會區策略及明日大嶼兩大方案,中長期房屋土地供應大致已有備案,房屋供應鏈上的痛點反而落在短中期方面。
推填海發展區 研究需時
特別是在土地供應層面,無論是推新市鎮、新發展區,或者填海,單是前期研究已經要數年時間,還未提及收地及工程時間,難以在短期內見效,要立即見效還是要靠改劃及增加地積比率。
然而,市區發展密度已經相當之高,基建容量亦趨飽和,再「見縫插針」亦非長久之計,反而針對陸續上馬的大型發展區,規劃上相對有彈性,而政府早已準備提升區內基建,只要在基建許可的程度下,可略為提高密度,以滿足短期需求。
發展新區 勝市區「插針造地」
事實上,近年政府逐步放寬新發展區地積比,以東涌填海區為例,透過放寬地積比率3成,將區內房屋供應由5萬伙增至6萬伙,帶來額外1萬伙供應,效果勝過在市區「插針造地」。
政府現時亦計劃針對古洞北/粉嶺北發展區發展住宅發展用地,分別上調公私營房屋地積比率20%至30%,稍後便會透過規劃許可向城規會申請,預計亦能帶來不少額外供應,滿足短期土地需求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