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成交紀錄顯示,今年上半年新樓錄得6,117宗「普通話拼音」買家成交,創出歷史新高。由於現今非本地買家(包括內地買家)毋須再支付30%的買家印花稅,因此新盤的成交馬上踴躍起來,其中「普通話拼音」買家在「撤辣」後入市的比例高達84%。
香港正處於一個人口結構大轉變階段,有舊人選擇賣樓移民他國,有更多的新人買樓移進本港,流出的人口很快又得到補充,如今香港又重回750萬人了。這種現象並不稀奇,在1980年和1990年,香港也曾經出現移民潮。
政府統計處人口數字推算,香港人口預算在2041年將達到811萬人。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和地位,擔當內地與世界之間的超級聯繫人,自然吸引大量的優秀人才進來,這一點從人口的走勢可見一斑。
雖然外界認為今年樓價或還有近1成跌幅,但筆者對此並不太擔心。因為香港人口出現正增長,這些優質的族群正正就是樓市的生力軍,龐大的購買力支撑住樓價,使今年樓市升跌維持在5%左右,也使香港業主群出現交替局面,新香港人所佔的比例愈來愈多,影響力也愈來愈大。
青年勿為公屋 失去奮鬥目標
那麼筆者擔心甚麼呢?其實是很久以前就知道和感到憂慮的事情。今天特首李家超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終於公開指出:「香港年輕人不應該以申請公屋為人生奮鬥目標。」在現實生活中,就有不少大學生年滿十八歲就開始申請公屋,到了大學畢業後,由於害怕工資超過申請公屋入息限額而失去資格,他們寧願趟平不找工作,或選擇做散工出現金等等。
公屋輪候時間平均高達5.6年左右,如果是年輕單身的公屋申請者,獲得分配的時間就更長。這樣不但令年輕人對社會產生不滿,帶來消極人生態度,同時也加大了公屋需求壓力。筆者雖然出身平凡家庭,但在出道工作和經商的40幾年中,每年均向政府納稅,從不間斷。而整個家族均堅持不申請公屋,不拿政府福利,當年一家人居住在狹窄的小房間,將資源留給更有需要的人。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