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加快北部都會區房屋發展,就洪水橋/厦村新發展區共11幅用地,向城規會申請放寬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,以作房屋供應,合共提供26,862伙,當中公營房屋佔約9成,初步預計由2030/31年起落成。
業內人士認為,新增供應可紓緩本地房屋需求,但建議政府長遠要審視公私營房屋比例及規劃細節,以防違背起初提出的規劃藍圖。
根據文件顯示,用地比較分散,但主要集中分布在4部分,分別為屏廈路以南、港深西部公路以東、青山公路--洪水橋段以西,及青山公路--藍地段以西,當中公營房屋用地佔多,涉及9幅,私營房屋用地則涉2幅。11幅用地中,地盤10及地盤11將會發展為私營房屋,其位置分別較近青山公路--洪水橋段以西,及港深西部公路以東。
兩地建私樓共涉2595伙
土木工程拓展署西拓展處向城規會申請,擬放寬9幅公營房屋用地的總地積比率,由5.5或6倍增至最高6.8倍,並將2幅私營房屋用地的總地積比率,由6倍提高至最高6.5倍。同時,在申請放寬建築物高度限制後,整體發展的高度限制將定於135至180米(主水平基準上,下同)。
申請放寬上述限制後,該11幅用地將會合共發展為51座約35至51層(包括停車間、防火層及平台)的住宅,最終合共提供24,267伙公營房屋及2,595伙私營房屋,及社會福利設施。其公營房屋發展的平均單位面積約538平方呎,私人單位平均面積則約700平方呎。
另外,申請人擬在公營房屋發展的非住用平台內,擬建商店及服務行業、食肆、學校、辦公室、教育機構、場外投注站、娛樂場所、私人會所及訓練中心等用途。
預計額外增約5210單位
申請人指,發展預計可為洪水橋/厦村新發展區第二期發展,額外增加約5,210個房屋單位(4,970伙公營房屋及240伙私營房屋),額外容納約7,130人口,可應對全港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,而且項目的評估報告均證明放寬上述限制後,不會對區內交通、環境、空氣流通、視覺影響等構成負面影響,亦與鄰近環境相容,相信批准該申請不會為區內帶來不良先例。
事實上,據政府提出的北部都會區策略,由於洪水橋/厦村與深圳前海相當近,早前擬建港深西部鐵路,以連接前海,將新發展區擬建構為新界北核心商務區,發揮其商務及經濟角色。
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表示,是次供應數目大,相信可以紓緩本港的房屋需求。不過,他提醒,政府該進一步審視公私營房屋的供應比例,及其規劃細節,以配合區內整體就業,商務定位,避免與起初提出的規劃藍圖背道而馳。
Comments